bet365-体育投注学科发展规划纲要(2016—2018年)
作者: bet365-体育投注 来源: 教务与科研部 发布日期: 2017-10-13 10:45:32 浏览次数:
基本原则:创新强校、协同育人、不平衡发展
一、突出学科建设重点,优化学科结构
1、学院共有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17个一级学科,35个专业。学科类别以文科为主,理工类专业和学生数比例偏低,离教育部和教育厅学科发展方向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理工类占比过低,对学院的办学规模、产学关联、交叉学科建设能力、专业孵化能力等方面会形成制约。
2、今后三年学院学科布局应解决理工类专业占比过低(工科4理科2)、理工科学生规模偏小(1728人)的问题,理工学科的重点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科结构的优化,对我院的学科建设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3、以突出重点的方式,提高理工类占比,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
3.1、2016年起招生增量计划数不做平均分配,投加方向向理工类专业倾斜。2016年新生入学后我校理工类学生占总生数的比例可从10%增至13%,后续增量若继续按2016年的方案向理工类专业投放,包括向新设理工类专业倾斜,到2018年,理工类学生占比可提高到40%。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理工类学科建设的要求:2017年,全省理工类学生(含专科生)占比为40%,2020年为47%。从2016年起,理工类学生占比是省发改委编制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
3.2、学科布局的完善既要以增加理工类招生数进行占比调整,更要通过增设专业作结构性的优化。增设专业主要是理工类专业,本规划期内可增设2-3个理工类专业。增设专业应该完成协同育人、产学结合、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联度、就业预期等条件的充分论证,协同育人和产学结合应该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得以体现。
3.3、继组建商学院、会计学院后,在规划期内可筹建理工类学院,可考虑组建电气与计算机技术、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二、落实不平衡发展观,打造专业特色
4、专业建设的不平衡发展,一是要在学院专业结构优化的大布局中实现专业特色的打造,专业特色要和专业的育人质量竞争相结合;二是要在广东省教育厅鼓励增设的本科专业政策导向上实现专业特色的打造,创建有特色的新专业应该成为南方学院专业特色的新的增长点。
5、学院在专业设置上,树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发展上,坚持不平衡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建设上,重视协同育人的平台建设;在专业的社会效益上,注重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功能导向。
6、学院现有专业35个,2016年实际招生的专业32个,其中有毕业生的专业22个。已有在校生的专业,办学规范,学科基础已成,处于形成特色的发展阶段。
7、学院第一个三年规划确定了5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行政管理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会计学、经济学)和3个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取得了经验和成绩,对学院第二个三年规划期间,打造专业特色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8、今后三年专业建设着力要解决专业特色不鲜明、办学水平不高、支撑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学院将以专业办学水平评估、产学融合及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专项评比、专业认证等工作为抓手,推进有特色的专业建设。
8.1、办学水平评估。学院从1916年下半年开始,分三批对全院专业开展办学水平评估,突出各专业的特色,通过评估促进专业特色的提炼,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提升办学质量。未能通过办学水平评估的专业,给予一年整改期,整改期后做再次评估,若仍然不能通过的,则暂停招生。办学水平评估得优的专业,可同时获得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
8.2、产学融合及协同育人专项评估。学院从2017年开始按年度对各专业产学融合及协同育人工作做专项评比,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双师双能教师引育等建设项目。评比获优的专业即为校级重点专业,并可获得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
9、专业认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亟须引入专业认证制度,保证高等学历教育能与市场和行业对专业人员能力要求相适应,并促成应用型人才终身教育模式的形成。学院2016年启动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工作将按不平衡发展的思路展开。对本规划期开展专业认证的工程教育专业和商科专业,在办学基本条件上加大投入,参照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民办本科高校验收标准,确定建设目标。
9.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通讯与软件工程系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建设要求,用3-4年的时间,进一步调整建设目标、培养方案、评价体系,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
9.2、商科专业认证。会计学院用2-3年的时间,依照会计学本科教育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认证工作,争取成为首批通过认证的办学单位。在此基础上将以国际标准(EPAS)推进会计学专业的建设,建立符合国际准则与流程的专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EPAS的专业认证,将带动学院专业建设的国际化。
三、遵循教学规律,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10、课程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根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创新思维的训练、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教学,都应该在课程建设中得以体现。
11、课程建设的主要基点: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与创新,课程教学的规范性与创新。
12、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包括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非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建设,综合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等三大任务。
12.1、学分制条件下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各课程模块的合理建构、创新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嵌入、行业标准或技术要求(产)与专业知识(学)相融合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实践和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
12.2、非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建设。非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部分课程。这一类教学资源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分分配上都存在碎片化问题。本规划期内,要创新此类课程的建设和管理,要对此类教学资源作统一规划,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提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12.3、综合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我院已经在“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上做了创新性的开拓,在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绩,建立了综合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两教”(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一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资源和育人体系的有机融合。在本规划期内,要完成对综合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包括思政理论课、通识必修课和专项教育课“三课一体”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递进式年度规划的制定,通识课程选定的科学性以及课程模块标准化的确定。
13、课程教学的规范性与创新。课程教学规范是教学行为的统一规则和基本要求,是教学规律在教学全过程的具体体现,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课程教学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和要求,是形成课程特色的应有机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3.1、开设课程的专业规范。对在不同专业开设的同一课程,应该作专业规范的调整,至2017年底逐步解决多个专业分别开设同一课程的问题,达到课程资源合理建设与利用,提升课程的开设质量。开设课程的规范,应符合专业归属的要求:各专业教学单位不开设不属于本专业且其他专业已开设的课程;各专业教学单位有责任满足其他教学单位对本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
13.2、课程教学大纲的建设规范。教学大纲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教学进度、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要素。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检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依据。
13.3、课程教学的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创新活动,包括大班套小班、微课(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微课堂(以“课程小组”为中心的互动学习社区)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
四、扣紧人才培养核心问题,加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
14、结合本校实际和不平衡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由此促进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15、质量工程建设坚持分项目实施,强化应用导向,突出建设重点的基本原则。
15.1、专业类项目。着力培育能代表我校办学优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特色专业,力争进入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立项建设的省级专业项目。
15.2、课程类项目。继续推进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含MOOC等)课程建设,重点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类精品课程建设。
15.3、教材类项目。以创新创业教育类、人文社科类高水平教材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数种优秀教材,争取进入省级规划教材的立项。
15.4、实践教学类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基地教学运行、学生管理、激励约束、投入保障等制度建设,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吸引企业深度参与实践教学,争取建成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15.5、教师教学类项目。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组织各类培训、研讨、竞赛和交流活动。实现教学改革项目的精准化建设。支持中青年教师围绕教学实践开展微观问题研究,支持资深教师对学校教学共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支持教学管理骨干开展宏观问题研究。针对省专项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做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争取进入“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研究并制定与“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相配套的计划方案。
15.6、创新创业类项目。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建设,抓住省教育厅“十三五”期间大创项目向独立学院适当倾斜的机遇,提升大创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
15.7、教学评价项目。将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实效性研究,列为学院重点研究项目,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学生评教指标,增强评教工作的实效性。
五、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形成科研特色
16、全面落实《bet365-体育投注关于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是实施办法》,以科研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为动力,落实保障和激励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形成科研特色。
17、推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本规划期计划在具有学科和专业优势领域,建设三个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成果孵化机构。鼓励组建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队伍和机构的建设,鼓励吸收拔尖学生进入科研队伍,参与科研工作,并给予相应的保障和激励。
18、确定易于形成科研特色、易于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的研究领域和重大课题,注重中微观领域、本地化课题、产业政策等领域或问题的研究,注重与此相关的数据的持续收集及整理,开展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数据库、地方产业发展数据库的建设。
19、深化协同创新,提升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水平。深化与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在“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室”和“共同研发”的协同合作。提升已有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水平。
20、建立健全科研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建立分类评价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二是建立动态性的科研机构发展评估细则;三是建立个人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大推进教师分类工作的力度。